《我们是真正的朋友》
最近,因为被热播综艺《我们是真正的朋友》选为拍摄地点, 缅甸 迎来了一个旅游小高潮。这部豆瓣9.0的综艺,不仅展示着让人动容的友情,也让人发现了 缅甸 这枚沉寂多时的小小遗珠。人们纷纷惊叹这个“最上镜的国家”果然不负盛名。 缅甸 ,这个安静躺在 亚洲 南隅的悠悠古国,一直以来拥有旖旎的热带风光,苍夷的历史,虔诚的信仰,以及饱满的人文景观。只是它从来都不争不抢地长在那里,因此也慢慢成了 东南亚 旅游的一枚遗珠。但是今天,人们总算注意到它,注意到它灰螨下掩盖不住的光亮。 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。 说来也巧,这也是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。 只是,我们不是二十年的老友,而是刚刚认识的新朋友。我们因为MFW的活动而结识,从 中国 的各个地方来到这里,开启专属我们的夏日旅行,打卡暑假清单。 接下来,是我们的故事。
一段视频
视频的BGM是Mondo Bongo,本来是一首关于 拉丁美洲 的歌,但是大抵异域风情总有相似之处,这是我能想到最像 缅甸 旅行心情的歌了。
高光时刻
每次旅行,我总会做个一个高光时刻回顾。也许是为了将所有美丽不遗余力地剖析出来,也许是为了把好的回忆浓缩密封起来,我已经想不起来最开始做这件事时心里的初衷。但是这些年来,它作为一个传统被保留了下来。 但不管怎样,回顾高光时刻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。 看着那些照片,你一边会想着:哇?这是我去过的地方吗? 一边又会想着:哇,这是我去过的地方! 旅行结束回到家,回到所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时,这些代表highlight moment的照片总会提醒我,旅行的一切是如此真实,而不只是虚幻的梦一场。只有这样,我才能安心地回到日常的轨道中来。 这次 缅甸 的旅行也是如此。 不多话啦,来和我一起看看高光时刻。
高光时刻一:彩色的房子
高光时刻二:在乌本桥看日落
高光时刻三: 缅甸 的女人
高光时刻四:杂货铺
高光时刻五:出家人
高光时刻六: 缅甸 的孩子们
高光时刻七:逛一逛 仰光 当地动物园
高光时刻八:拍一组性感而不违法的照片
高光时刻九:做一个火车“扒手
高光时刻十:我们是真正的朋友
旅行主题
这次旅行的主题是极简旅行:每人只能带一个20L的MFW背包,没有其它多余的行李。最开始知道这次主题的时候,我甚至打了退堂鼓,盘算着溜掉。当时我琢磨着,单单是我的相机设备就要占去三分之一的行李,更何况还有化妆包和衣服呢。 但是所有新鲜的概念对我都有致命的吸引力。 最后我决定是少带一些衣服来节省空间。以前旅行我总会搭配好不同的衣服和鞋子,带上满满一大箱子衣服,这次我干脆只带了两条裤子和一双鞋,又随机塞了一些上衣进去;以前旅行我总会带一些“以防万一”的备用品,这次也统统放弃掉了。
在后来的旅行中也没有发生什么不便,很多东西也可以到当地购买,或者和朋友分享,最后我甚或觉得可以再删减掉一些行李。 对我来说,极简旅行中最大的感受就是“解放”:解放掉拿行李的双手,解放掉照顾行李的焦虑心情,解放掉每天盘算穿搭的时间,更重要的是,解放掉被捆绑在旅行结果展示的注意力,而更多的去关注经历本身。 不过,背包很沉也是真的。
彩色的房子
缅甸 的街道是青灰色的,大部分的楼道也是灰蒙蒙的,附着上来不及打扫的尘灰,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单调和稍许衰败。 但也正因为此,偶尔跳出的彩色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。甚或可以说有点惊喜之意了。 这些房子有些藏匿在那些青灰色的角落里,有些自由生长在和蓝天相邻的 天台 上,有些就洋洋洒洒地躺在路边。留下一点泼墨般地色彩。 但是无论在哪里,它们无一例外的,都令人惊喜。
这座粉色的房子,是我到达 缅甸 后看到的第一座房子,那是我们到达 缅甸 的第一天,我们一行人刚刚卸下行李,在 曼德勒 的街头闲逛。 我们都刚刚认识,名字将将记全。 可能因为不算熟悉,我们八个人走在路上的队伍十分松散,像一个被拉到头的弹簧。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,把目光都聚集在街边新奇有趣的风景中。 就在这时,我看到那座粉色的房子。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。像所有粉色一样,它带有一种令人期待的可爱的氛围,又因为多了一点蓝调,而显得安静。
看到这座青色房子的时候,大约在旅行正中间。 我们三五一伙地走着,肩膀比邻着肩膀,一路上嬉笑闲聊。这时候青色的房子进入我的视线。它像所有青色一样纯粹又亲昵。我和一个朋友停下来去拍它,一回头队走出去好远。
最后走得那天,我看到这座蓝色的房子。 旅行即将要结束。 正值前一天和朋友在甲板上夜聊,他说希望旅行不要结束,或者多延长两天也好,因为会舍不得。我反而是希望旅行快些结束。大抵因为我是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。我总希望所有事情在它最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,我才能完整体面地把它收藏起来。
但总体来说,我和朋友的初衷都一样:因为舍不得。
去乌本桥看日落
乌本桥是 缅甸 的情人桥,每天傍晚的时候,在桥上可以看到太阳,带着黄色的辉芒,缓缓沉到湖面下。他们说,在这座桥上走过,一起看过日落的情侣就再也不会分开。 当然了,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座情人桥,和稀奇古怪的传说。 当然了,走过这些桥跑回来分手的情侣每天都有。 但不管怎样,这座桥在于 缅甸 ,也算是浪漫的象征了。
桥很长,我们一路走一路拍照,走过去的时候还是悠然的蓝天,等走回来却是沉沉的夜幕了。但其实这是最佳的观赏时间,正好从白天看到晚上,中间夹杂一个不多不少的日落。
风景从来都不是最有意思的东西,人才是。这是我多次在各篇游记里提到的观点。有一次我把它写到了我正在连载的小说里:人是值得被记录的宝贵的东西,因为人太渺小,太转瞬即逝,又充满矛盾和特异性。 乌本桥上最吸引我的,自然也不单单是日落,而是各色的人。有叫卖西瓜的女人,蹲坐在地上的孩子,长衣飘然而过的和尚,也有捕鱼的男人。
这边的捕鱼也算是一道风景了。男人拿着笼子,从船上跳入水中,憋着气拿着笼子在 水里 捕鱼。这是一个十分原始的方法,更接近大自然中的狩猎,人的天赋也因此更被开发:那个捕鱼人潜入水中有两三分钟而不抬头,正当看客们开始慌张地窃窃私语时,他又突然从水中钻出来,引起一片惊叫连连。
这是我们回去时遇到的一个跳水的人,他敏捷地爬上竹竿,做一个前翻,再跃入水中,溅起水浪和掌声一片。他看到我们在拍照,特地把动作放慢放缓,又重新跳水好几次,好方便我们拍照。 还有游客。我们遇到了一个 中国 大妈团,他们穿着同款的闪亮的绿色旗袍,画着浓郁的妆,人手一把“西湖风”折扇,迈着整齐的步伐,保持着队形从桥上鱼贯而出。我们打趣说,现在的旅行团越来越高端了,还要自配妆发造型师。 那是我们认识的第一天,等大家完全熟悉起来后再回忆起那一天,顿时觉得那是一个既陌生又很有意义的一天。
我还记得我当时的想法:我觉得这五天将会十分的漫长,好像永远也不会过完一样;我觉得一起的男孩女孩长得都很好看,这让我心里色咪咪的;我觉得我们会成为很聊得来的朋友,因为哪怕在我们不熟悉的时候,我们沙雕起来也默契十足;我觉得落日好缓慢;我觉得 缅甸 的空气很潮湿;我觉得我很想谈恋爱,找一个情人到情人桥...... 当时我有好多“我觉得”,现在都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日期里淡淡的想法了。
缅甸的女人们
巴尔扎克说过:一个野心勃勃的人,不管做什么事,总会出人意料地遇到一个女人。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不管如何有权有势,都必须用女人来抵挡女人,如同 荷兰 人用钻石来加工钻石一样。 从来作家和艺术家爱女人。 有人爱一个女人,有人爱几个女人,有人爱所有女人。 我大抵属于最后一种。虽然不算是以罗曼蒂克的方式,甚至说不上是欣赏。我爱所有女人,就像我爱早上的第一口咖啡,或者睡前的最后一杯酒,是带有一点上瘾的沉迷。 我总觉得女人是有一种心性的,一种苦难中傲然的精神,和一种坚持点缀生活的可爱。 还有她们的气息,也总是迷人的。 Ok在这个话题变得奇怪之前,我们来说一下 缅甸 的女人。
缅甸 女人给我的第一印象,首先是美的。 曼德勒 的女人快乐些, 仰光 的女人优雅些。但是她们都是美的。美是从她们的眼睛里,走路的姿态里,和一颦一笑的神态里折射出来的。
如果月亮可以是黑色的,而夜空可以是白色的,那她们的眼睛就是天地间的间或一轮。 我知道月亮不是黑色,夜空也不是白色,但是她们的眼睛,让我总产生错觉:或许可以黑白总也可以颠倒呢?不然要怎么解释,她们明明是漆黑的眼眸,却让人看到光亮呢?而且那光亮还十分纯粹,像把小溪里的泥泞刚刚滤去后那么纯粹。 她们的眼睛总是带点孩子气。
像这个女孩,她在乌本桥上叫卖西瓜。她一边把西瓜切好,装进口袋,一边又哼着小曲,悠然地拾起一块西瓜放入口中。旁边的小孩或许是她的孩子或者弟弟,时不时也伸手管她要一片西瓜。但其实我很难想象她已经是一个妈妈,因为她的眼睛,和旁边的孩童根本别无二致。
这边女人带货的方式,是把货品放到一个竹篮里顶在头上,然后稳当地扭动着腰肢自如地摆起步子。因为是佛教徒的缘故,不可露出肩膀和大腿,所以她们的衣服大多是短袖和长裙。于是 缅甸 女人就把所有的性感巧妙地藏在腰臀收身的设计里,藏在曼妙的扭动里。 性感真是骨子里的东西,不管是什么衣服什么妆容都打不了太大折扣。
有时候我会觉得这里的女人总是疲惫不堪,我时常看到她们倚靠在街头的台阶上或者长椅背上休息,当她们蜷缩在那里,闭上眼睛时,就会涌现出难得疲倦的神态,好像她们再也压制不住更多。 但是等她们再次睁开眼,坐起身,照看自己的孩子,或者开始叫卖,她们又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,刚才的疲惫感转瞬烟消云散,让人怀疑刚才的些许流露只是一场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:实际上她们很快乐。
或许她们的确十分快乐,不然她们笑里的小姑娘般的羞赧又从哪里来呢? 我愿意相信她们的快乐,因为那说明这世间的某一个角落里,存在着让人垂涎的乐园。那是我从来求不得的角落,但是知晓它的存在,总会稍微安抚到我。
杂货铺
我一直觉得,小店元素最能代表一座城的文化。看到这些小店,你能勾勒出这里的居民日常的生活:他们去哪里买东西,他们怎样同人讨价还价,他们喜欢买些什么,他们的生活被怎样的货品堆满......小店是得以窥探当地生活的望远镜。
我们一行人,在大街小巷里暴走的时候,也总会光临各种小店,像当地人一样买些小零食和水果回去。这时候小店不仅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,也是我们旅行生活的一部分了。
这家高档的咖啡厅,在嘈杂的 曼德勒 显得有些鹤立鸡群之嫌。我记得它叫“Nova咖啡厅” 我们到达 缅甸 的第一天,选了这里去各自做自我介绍,去了解每个人。 我记得,对面的男孩说“我觉得我是年轻人就要上马蜂窝”搞得像蹩脚的广告词。 对面的女孩说“我和男朋友去 日本 玩了一趟觉得意犹未尽所以又回国内继续玩”后来“意犹未尽”在旅途中被我们不怀好意地用来形容一切事情。 我们坐的那个桌子,中间有一个断层,里面被“咖啡豆”填满。我们坐在那里,一边听着每个人精心选择的代表自己的故事,一边不约而同地手不停地把那些咖啡豆掐断,再扔回去。到最后走的时候,里面大多的咖啡豆都被我们一截两端了。 我也记得那天,坐在断帘边的老头,我一直在偷偷瞄他,看着渗进来的阳光,从他的头顶,一路溜下来,钻到他的脖颈里。直到最后准备走了,我终于举起相机把他拍了下来。那时候太阳已经坠到了他手中的咖啡杯里,被他一口喝掉了。
我们在 曼德勒 的时候,酒店会有“禁止携带榴莲”的标识,这让我们觉得十分有意思,反而有想吃榴莲的冲动。其实我在国内几乎就没吃过榴莲,但是当时提议一出,再加电梯上明晃晃禁止的标识,让我内心止不住蠢蠢欲动。 于是后来我们走了 曼德勒 两个市场,挨家挨户挑选,终于买到了心仪的榴莲。 最后,我们就站在机场门口,一人捧一牙儿,八个人一起啃榴莲。路边的人投来诧异的眼神,我们也仗着人多不管不顾,理所当然地吃着。如果有人能在当时拍下一张照片,一定很有纪念意义。虽然我没吃过几次榴莲,但我固执地觉得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榴莲,又好笑又好吃。
旅行的第三天,我们约定要走够五万步,霸屏微信步数排行榜。 到了晚上,朋友还差一万多步,这就是后来我们相约在一起暴走夜市的缘由。 我们本来心想,走到 中国 城那边的夜市,应该会热闹一些,毕竟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,人们总需要从一周紧绷的神经中放松出来,不一定把酒言欢,出来逛逛街买点东西的活动总会有吧?再说不管哪里的 中国 城,总也有点不夜城的意味。 带着这样的预想,和要走到五万步的决心,我们一路暴走到 中国 城的市场,但是到了那里却傻了眼:几乎像鬼市一样,只有门口几个敷衍了事的水果摊,在鹅黄色的灯光下,店主略带困意地摇着蒲扇发着呆坐着。除了我们没有几个顾客,大多都是神色匆匆赶着回家的路人。 虽说后来第二天和大部队再去的时候倒是俨然闹市的模样了,但那是后话了。
最后我们买了些没吃过的新奇水果就转身回了酒店,整个回途也是精神紧绷的状态,生怕在哪个空荡荡的街道尽头,或者漆黑的路口会杀出个不速之客。 但最后也没发生什么, 缅甸 的人总体还是很友好的。 我们路过一个正在授课的佛堂,打算进去听,正在门口手忙脚乱地用衬衫把腿遮挡住时,当地的妇女笑着示意说没关系的,可以直接进去。于是我们赤着脚走进去,找到两个空地,盘腿装模作样地打坐,听老禅师用我们不懂的语言讲着佛法,倒也迷迷糊糊听了二十分钟,甚至出来时的确有了些许平静。 我猜是因为佛堂里那些虔诚的人儿,以默默的姿态,用那份笃定的安然感染了我们。
出家人
说起来, 缅甸 其实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,但是实际上不管是游客观览的感受还是世界对 缅甸 的评价, 缅甸 都足矣以佛教之国相称。 走在 缅甸 的街头,不管是像 曼德勒 这样接地气的城市,或者是 仰光 这种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,街头的僧人总是随处可见,年龄从刚刚蹒跚学步的孩童到行动已经有些迟缓的老者都有。出家人有男也有女,僧人们穿着红色的袈裟,而尼姑们则是穿着粉色的大褂和红色的短裤。
对于当地的人来说,把孩子送到寺庙去,不仅解决了孩子的吃住问题,还能给孩子以良好的教育,再说,对于一个信仰佛教国家的老百姓来说,把孩子送去由佛祖看着,怎么都是一个挺靠谱的方法。因此我们才得以在路边看到不足四五岁的小和尚,咿咿呀呀地牵着老和尚的手,被裹在臃肿地衣服里,笨拙地小跑着步子。
一般来 缅甸 ,会有一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活动,叫做“千人僧饭”。基本上每个旅行团都会把马哈伽那扬院设为一个景点。但实际上,这场活动的本质,就是看一路和尚化斋而已。 我不是很推荐那个地方,因为那里充斥着团团簇簇的游客,人多了也难免拥挤。虽然僧人排队化斋的场景的确是壮观,可是路边的“施主”净是些带着看热闹心情的游客,放到钵里的很多根本是佛教徒不能吃的东西,整个化斋也就变了味。
我更喜欢在 曼德勒 街头看到的这群小和尚:他们开心地笑着,唱着歌谣,挨家挨户地化斋。时不时的,要到好吃的东西,他们礼貌地鞠躬,转身又是一阵偷笑。看到我们这群“偷窥者”又赶忙害羞地低下头,假装严肃地拿着碗过路。整个画面反而多了几分禅意。
记得我以前看南怀瑾先生解说佛学时,用过“不可思议”这几个字。因为佛家讲究“任何表达的出来的道理都不是真理”,这和老子的道德经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不可思议这几个字的确用的极妙,一下把佛家不可言说的境界表达出来了。 现在我也想把这个我曾经日夜念叨赞叹的形容寄语 缅甸 ——不可思议的 缅甸 。
缅甸的孩子们
缅甸 的孩子们,从很小的时候开始,命运就分了家。让我不禁怀疑他们唯一相似的经历,大约是在母亲肚子里那个短暂温馨的十个月了。
一部分的孩子早早被父母送到了寺庙出家当和尚。就像我在“出家人”那个章节里说的那样,他们大多不出五六岁,裹在过于长的红色禅衣里,走路也只好跌跌撞撞。
一部分孩子早早当了家。他们或帮家里看着店铺,或照看着家里年龄更小的孩子,或者有些机灵的小鬼更是过早地承担起了叫卖和经营小摊的责任。
一部分孩子被送到学校去读书。虽说是学校,其实充其量不过是些沿着街道建立的茅草屋而已。 我们在 曼德勒 的第一天,就路过了这样一所学校,要不是里面孩童的响亮的笑语声,我们几乎要同它擦肩而过——它太不起眼,占地不过几平,像 曼德勒 所有的建筑一样,它也是由发灰的有些破烂的白色单薄的墙壁拼接而成。房子的最上面被草草盖上一个勉强可以遮雨的屋顶。通俗来说它就像每年“感动 中国 ”视频里的那些山区里的小学一样,甚至更加破烂。 但是哪怕这样,也藏不住这些孩子的活力,他们跑到窗前和我们打招呼,继而又转身和同伴疯闹起来,一些安静的孩子则坐在椅子上腼腆地笑着。从这个角度看上去,这里似乎又只是千千万万座小学里极其普通的一所了。
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幸运的孩子,他们大多来自 仰光 的富人区。他们会穿上干净的白色衬衫和漂亮的绸缎,在周末的时候去动物园逛上一整天。
大概因为命运实在南辕北辙,哪怕只是不到十年的光景,这些孩子的脸上已经因为不同的境遇而着色上了各异的神情。只有在偶然的一个瞬间,看到他们咧开嘴笑起来的时候,还能隐约看到属于孩童的共性,从他们的眼睛里偷偷流出来。 看到他们,总会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,我的童年只有两种状态:一种是满身泥泞从外面疯玩回来和姥姥吵架到哭鼻子为止,另一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本书接一本书地读直到无书可看为止。 所以现在想来,在我们还是孩子,懵懂无知的孩子时,我们的命途早已被悄无声息地谱写好了。不管是世界的那个角落,谁也逃不掉命运的网。
逛一逛仰光当地动物园
在这次 缅甸 之行前,我已经有一些年头没有踏足过动物园了。其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我就不算是一个逛动物园的爱好者,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,因此算下来,我屈指可数的动物园记忆都是小学生春游时候留下的。 这次逛 仰光 动物园,倒也和我印象中的春游很相似:在路边买冰激淋吃,和奇怪的雕塑合影,在各种笼子里找出“隐身”了的动物,嘲笑奇怪形状的大嘴鸟,和其他小朋友们抢秋千......那些我以前在幼儿园干过或者想干没干过的事情,这次和这堆朋友一起干了个遍。
仰光 动物园不大,没几步就走了个来回。园内对动物的拦截也十分随意,我们都很疑惑:那些动物,像鹿和猴子,只要他们愿意,随时可以跳出稀疏短小的栅栏跑到路中间来,可是它们倒是悠然自得地在被圈出来的地域里踱步,对可能的自由不以为然。
喂大象也是很有趣的体验,它会把热烘烘的鼻子凑过来,距离近到你能感觉到它的每一下呼吸,接着它的鼻子会像一个强壮的手臂那样,把你手里的食物拽走,放到自己的嘴 巴里 。
据说大象是很聪明很有灵性的动物。 仰光 动物园里的大象可以跟着远处的音乐律动跳舞,可以趁人摆拍时悄悄偷走我们手里的食物,最有意思的是它还会记仇。朋友挑逗大象很久,最后才把食物给人家,结果大象倒是记上仇了,每次朋友出现,就会发出不怀好意地低鸣,还会对着他打喷嚏。
在动物园里,我们发现了这个双人秋千,于是兴致盎然地轮流坐上去,让别人来推。虽然秋千荡起来离地没有多少距离,但我还是因为恐高紧张地手心冒汗,冒汗的手死死地抓着秋千的把手。但是后来翻照片的时候,看到这张,才发现当时的自己笑得这么开心。当然了,同时还是捕捉到了一些我惊慌失措表情管理失败的瞬间。
拍一组性感而不违法的照片
说起来,拍这组照片完全是临时起意。到达 仰光 的第一个晚上,我们几个人本来打算去附近转悠一圈,但是最后几乎是逃跑着回来的,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,我放到最后讲,总之最后,我们的第一个夜生活计划泡了汤。 我们的第二个计划是在酒店打台球,但是我们最后也因为没有三角架而放弃了。 最后,一个朋友说,我们在这里拍照吧,这个酒店挺好看的。这才算孕育出了这个plan C,从而拯救了我们的夜生活,也成为了整个旅行的转折点。后来的今天,我回忆起那场旅行的许多个瞬间,都来自那一个晚上。
“拍一组性感而不违法的照片”是我们马蜂窝“暑假作业”里的一项。我们正好借着复古装修的酒店,裹一件浴袍,在这个禁止在公共场合接吻的国家,几个人人流水线作业,把这一项due掉。 我们在浴室里拍一组坐在马桶上看报的照片——假装是一个随意的工作日的早晨。但是我们多余的内裤有限,或者通俗来讲,是懒得多拿几条。所以最后所有男孩子脚上的内裤是同一条,女孩子们是另外一条相同的。 所以我们都说,不能把这些照片放到一起,不然效果,细想就十分怪异。
浴室里的照片是怎么拍摄的呢?我们的严格的摄影师在浴室拍了一次后,出了几个定点,后来我们再过去的人,完全按照那几个定点走位,流水线作业出的成片。 基本上就是“来A点三张,一,二,三,好,换个表情,欸不错,好,下一个点。” 非常像, 中国 旅游景点背着相机给人拍照的十元一张的大爷会说的话。 但是实际上,我们的摄影师是一个可爱温和的男生。 摄影师在拍照前,说:“我拍照会骂人的噢。” 我们都说:“山导好严格。” 但是最后也没有人挨骂,倒是摄影师给我们每个人都拍出了性感的照片。 这就是浴室里拍照的场景了。
浴室外,是完全另一个场景。 “浴室里拍的是素的,外面拍的是荤的。”有一个人说。 浴室外面,我放下潮湿的头发,头发湿漉漉地遮住眼睛,点一支烟。 另一个摄影师——也是一个可爱很有梗的男生,让我敞开了大笑。他说,我拿着烟笑得像一个疯子,就很性感。 我拍照经常是扑克脸,这次尝试后,倒是觉得像疯子一样笑着拍照是一件好放肆好快乐的事情。
大笑其实是一种比酒精更上头的饮料。整个晚上,我和朋友都在互相接梗,抱在一起笑,从站着,笑到椅子上,最后干脆蹲在地上笑。直笑到脸颊都发了烫。现在回想起那天,我更多记起的是我们笑起来的声音和场景,除此之外发生的事情倒像是醉了酒一样记得模模糊糊。 两天后,我在酒吧喝了四杯朗姆酒,反倒比大笑那天清醒得多。
最后我们五个人,挤在浴室里,志在拍一组杂志封面风格的照片。相机十秒按几次快门,我们就摇头晃脑地换几次 大同 小异的姿势最后硬生生拍出七百多张。 拍摄结束,我们回到自己的房间的时候,已经是凌晨三点钟。当时我以为,这是我旅行中熬过最晚的夜,也八成是这次旅行中最后一次熬夜了。 这两个“我以为”很快被证明是无稽之谈:我和我的舍友第二天夜聊到凌晨,一看表发现已经是两点钟了,才赶忙洗漱睡觉;接下来的一天,也是旅行的最后一天,我和朋友在甲板上一直待到凌晨四点钟,直到天空都泛了白。
做一个火车“扒”手
在 缅甸 的最后一天,我们去坐了 仰光 环城的小火车。最开始的目的地是 仰光 大学,后来在火车上来了兴致,到了目的地也是意犹未尽,最后索性抛开了目的地,在火车上漫无目的地闲逛,直到尽了兴为止。 说来,对一件东西的界定也是一件值得人思考的有趣的事情。当我们有一个目的地的时候,火车便只是一个交通工具,但当我们抛开了目的地后,整趟火车倒成了量身定做的旅游景点了。有了这样的界定后,我们的眼光也发生了转移。
之前我们叽叽喳喳吐槽着 缅甸 火车的速度,略带夸张地说,没比跑步快多少。 缅甸 的火车是真的慢,有多慢呢:你远远地看见火车来了,这时候你再站到铁轨上,让摄影师给你拍照,摄影师怕危险而迟迟不动身,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摄影师 成功 后,再拍一组姿势各异的照片,一切搞定后,火车大约才算驶进。 但是当我们干脆把火车当作一个小景点后,倒是谁也没再抱怨或者嘲笑过它的缓慢,恰恰相反,我们还十分感谢和享受这份缓慢。 你看那火车上倒是烟火气十足,可算是能尝到 缅甸 的生活百态。
火车内部的构造比较像 北京 的地铁:两边是长长的椅子,顶头的位置有一排把手,但实际上没太多用处。很少有一个人来坐火车的,大部分都是一大家子人,把鞋扔在地上,盘腿占据一排长椅,女人们聊着家长里短,一边牵着小孩,小孩的衣服任由妈妈或者奶奶牵着,他们把小脑袋探出窗外,用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去看路边吹过的风,和风里数不尽的风景。男人们则靠在边缘,在阴影里打瞌睡。
火车上前后窜着形形色色的小贩,有的扛一个扁担,卖些红毛丹一类的水果,有的拿一个小筐,现场做一份面给孩子们吃,有的则是把篮子顶在头上,里面装一些炸得油亮的小吃,摇曳地走过,留下一尾勾人的香气。他们大多是趁着火车停下时,带着货品跳上火车,叫卖一圈后,又随机跳下火车,在火车站里叫卖一番。叫声逐渐远了,也不知道他们的下一站会去哪里。 这时候火车的缓慢,反而无限放大这些烟火气,生活和时间一齐慢了下来,我们也任由自己把生活节奏放缓些,好像几个偷了时间的贼。
不仅如此,我们感谢火车的缓慢,还有一些更加实质的原因。火车没有窗户也没有门,我们几个大胆的人决定把身体探出去拍照,做一次拉风的火车“扒”手。 我是一个总有大胆贼心的胆小鬼,像这种或者其他任何有意思的冒险我都会一口答应下来,内心跃跃欲试,但真正做的时候又抑制不住地面红心跳,手心冒汗,恨不得下一秒就当了逃兵。 自己探出去的时候倒还好,只需要两只手死死地抓着栏杆,身体倾斜个角度,做几个表情就算了了差事。给别人拍照的时候便更加难一些。既要一只手抓紧栏杆,还要腾出另一只手举起不算轻巧的单反,既要维持着平衡,还要记得在合适的时候捕捉到好看的表情。
这时候我们都十分感谢火车迟缓的动作。 还有给我拍照的大胆女孩AKA我的夜聊舍友,她说:“我好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。”这才有了后面的照片,我也很感谢她。我已经快要忘记,上一次露出酒窝拍照是什么时候了。
最后要记得,火车禁止接吻
关于火车的番外:火车站与铁轨
坐火车虽说是最后一天的才得以实现的活动,但关于火车的一切几乎始源于到达 缅甸 的第一天,从而贯穿整个旅途。
这和 缅甸 街边随处可见的铁轨脱不了干系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出其不意的地方见到这些随意修建的老旧的铁轨:走过一座无人的天桥时,向下一瞥,竟然安静地窝着一条铁轨;听到牛羊的叫声,好奇地张望,看到一群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羊群,在铁轨上悠哉地踱步;或者是在车水马龙的尽头,一户人家的门前,草丛浓密掩盖住的荒野中央....... 它会在任何地方毫无征兆地出现,好像是这座城市的经脉一样。
除了铁轨外,还有火车站。我们去了两个火车站: 仰光 火车站更像我们传统认知上的火车站,有一张火车线路图,七八根支撑火车站的柱子,和三五行等车的人;而 曼德勒 火车站则更像是集市里勉强给火车腾个地儿的状态。
但是好在,火车站的趣味从来不在于它的装潢,而更是这里来往的人。火车站像一个放大镜,把人间的喜怒哀乐聚焦起来,在这不起眼的一角,混杂在一起,把所有可能的情感全摆到这幕布上。 从这点看,不管是 仰光 还是 曼德勒 的火车站,都和世界上任何一座火车站别无二致,只不过在这些喜怒哀乐的情绪中,喜与乐在这里占了上风。
关于朋友的一切
就像我前面说的,我和朋友们认识也不过短短五天,但是我猜,要不然是时间在 缅甸 被放得很缓很缓,要不然就是总有一些关系和情感无法以时间来丈量。 这五天来,我们一起拍照
拍一盘菜
  • 9F

    滚咯哦哦哦

    2021-11-24
  • 8F

    他咯莫呢

    2021-11-24
  • 7F

    某兔兔

    2021-11-24
  • 6F

    拉拉裤童模

    2021-11-24
  • 5F

    爆我卤素我哦

    2021-11-24
  • 4F

    哦哦哦居家空间

    2021-11-24
  • 3F

    姥姥姥爷推荐啦back

    2021-11-24
  • 2F

    得分纪录天

    2021-11-24
  • 1F

    g j g g h估计刚刚好

    2021-11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