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—在喜马拉雅山脉与喀拉 昆仑山 脉的夹缝中。 上一篇游记,我写过过拉达克概览 https://www.mafengwo.cn/i/16009833.html jie'xia'l这里被称为“小 西藏 ”,却因为地处喀拉 昆仑山 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,相对封闭独立的自然环境,让拉达克保存了极好的藏族文化传统,同时因为近代政治与宗教的势力交锋,奇迹般的兼容了 印度 教、伊斯兰教、锡克教等等文明。
西方对 西藏 的认识,也与拉达克、斯比提这些藏族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密不可分。 近代 英国 人和其扶持的克什米尔人进入拉达克之后,拉达克在政治上成为了英属 印度 的控制区和边缘战略地区。

1933年,西方藏学的奠基人, 意大利 人朱塞佩•图奇(Giuseppe Tucci)正是从拉达克进入 阿里 ,最终抵达 拉萨 。 作为拉达克首府的 列城 ,就像旧时代的 拉萨 老城,夯土房在山峦下散漫排开,迷宫般的小巷,像极了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笔下描述的 拉萨 ,王宫和寺院伫立在山巅,脚下繁华的集市不时传出穆斯林礼拜的祷告。
17世纪,拉达克南嘉王朝的国王僧格南嘉( Sengge Namgyal)为更便捷的贸易,将 列城 作为拉达克的首府。 列城 海拔3505米,人口3万人, 印度 河上游河谷自西向东贯穿了拉达克,沿着 印度 河谷, 列城 谷地一直是联系 拉萨 与 喀什 、 拉萨 与克什米尔的中转站,尤其它与 阿里 地区的古王国们有着诸多复杂历史关系,至今仍与 西藏 北部保持着十分接近的宗教与文化。
整个拉达克,土地贫瘠、可耕种面积稀少,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农牧业,但由于占据 印度 次大陆通往 中亚 的贸易交通要道,多年来, 列城 都是 印度 通往 中亚 的叶尔羌、 和田 、 喀什 、 西藏 的贸易 通道 枢纽,拉达克的经济和被经济基础决定的艺术成就起伏,也伴随着贸易起伏,每当贸易繁盛,便可供养更多僧人,建造更大规模的寺院,反之亦然。
1885年,来自今天 捷克 地区的摩拉维亚教会传教士的到达,为 列城 带去了现代文明。 该教会虽然在传教上收获甚微,但通过建立医院、学校、农业技术,包括带给拉达克第一台收音机(1940年),研究和撰写拉达克的历史等赢得了尊重。

与此同时,商队贸易正在繁荣,在1930年代,每年约有1万头牲畜被用来作为商队驮队, 列城 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。拉达克商人和叶尔羌的穆斯林商人(其后代至今仍生活在王宫下的老城区中)控制了贸易。 1948年, 巴基斯坦 军队进攻到离 列城 仅30公里,战斗在 列城 外围展开,最终 巴基斯坦 军队被驱逐出拉达克。 1949年,拉达克通往 中国 新疆 和 西藏 的边境被全面关闭。贸易终止沉重打击了 列城 的经济。

1965年、1971年的印巴冲突,尤其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,导致在 列城 和整个拉达克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,驻扎了大量军队。大量军人的到来,却使得 列城 经济好转,并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。

直到1974年,拉达克才开放旅游。因为开放太过突然,以至于 列城 几乎没有多少旅馆可用。旅游的开放继续助长了经济好转。
9层的 列城 王宫是整个 列城 最引人注目的建筑,它可能是按照 日喀则 的宗山城堡为蓝本设计,是藏式风格世俗建筑的典范。 拉达克国王僧格南嘉在17世纪初期建造了王宫,王宫在1685年被蒙藏联军破坏,继而在1836年被道格拉军队破坏,随后拉达克王室迁往stok。 这座已经人去楼空的建筑,作为 列城 的标志,如今依然伫立在山巅,一部分改为佛殿,并像 灯塔 般守护这座城市。
王宫没有地基,上面每一层比下层收缩,以保证稳定性。底部每隔约3米使用木材建造一层,以确保在地震中不会损坏,上层用泥砖建造。

王宫主入口门楣上雕刻着立体的 狮子 ,俗称狮门。 1633年,由于古格国王试图用西方传教士来抵消僧侣势力的影响,古格王国发生僧侣叛乱,古格王弟趁机勾结拉达克军队入侵。1635年,拉达克军队围攻古格都城,古格王国灭亡。 而这位灭亡古格王国的拉达克国王,正是僧格南嘉。僧格,在藏语中意为“ 狮子 ”,这位“狮王”在 列城 修筑的王宫,也用 狮子 的形象来展示了自己的威武。
狮门有着典型的藏式建筑的繁复门廊,王宫内还有多个庭院可以俯瞰 列城 。传说僧格南嘉建造完成王宫后,砍掉了为首石匠的右臂,以确保其不会再建造出一样的宫殿。
王宫东面山顶,比王宫更高的的建筑是 Namgyal|Tsem(胜利峰),一座 弥勒 佛殿和一座护法神殿,和王宫一起,组成了 列城 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。

王宫脚下便是老城,一百多年前就有的商业街,如今铺上了地砖,像任何一处的步行街一样,两旁布满了餐厅、茶馆、商店。 一座规模颇大的清真寺也在这条繁华的步行街上,穆斯林商人们在这里开设了各种装修精美的珠宝店, 列城 本土的拉达克商人,则退到街道两侧商店的后方,售卖各种户外用品和生活用品。每天带着新鲜蔬果来摆摊的本地人,依然在街道两旁摆地摊。

从步行街往东面延申, 列城 老城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,穆斯林做的烤馕、 印度 教徒的奶茶店、拉达克人手工制作的传统鞋店、长长的玛尼石墙、巨大的转经筒…… 天空中飘来的转经筒上铃铛清脆的声音,混合着穆斯林的祷告声。 游客们喜欢在这条街上吃饭喝茶,购买纪念品;本地人也喜欢在这条街背后挑选生活所需的物件。 整条街道混合着商业味和生活味,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未完成转型的包容拉达克的缩影。
列城 往西的城外,印军在这里建了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博物馆HOLL OF FAME,在这间博物馆, 印度 军队不遗余力地营造专业、和亲和的形象。 坦克大炮像摆花盆一样在门口一字排开,大门正中背后是佛塔,前面是佛像,全副武装的军人往门口一站,景象还蛮魔幻。


装在钢琴中的地形图,每个琴键上都有相应的地名。缺氧高寒的环境中,生活乐趣要有,雪地瑜伽也要有。

博物馆展示的印军高山部队的单兵装备非常好,使用各种专业的知名户外品牌,下了血本武装到了牙齿。 这里离印巴长期冲突的锡亚琴冰川只有30公里,几十年来两军在附近大量集结军队,互相进行军备竞赛,都在高山作战方面有了相当大的发展。
博物馆后是军队的一个训练场,训练场的设施入乡随俗,画上了许多藏族文化的吉祥图案。训练场后是古老的寺院,另一侧是这些年来驻扎在拉达克的军人墓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