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日本 茶道中有一种讲法叫“一期一会”,说的是人的一生之中可能只与对方见一次面,因此要以最真诚的方式对待对方。 在 乌镇 的旅行途中,我们在小巷小弄里发现了几家各有性格的店,遇见了几种 乌镇 日子模样,走心的原创作品是他们对“一期一会”的最好诠释。还有一些你曾来过却错过的风景,如果你感兴趣,不妨加入行程,一起出发吧。
陈庄村竹芸工坊 · 进击的小镇手工艺 ·
竹芸工坊是一个宝藏,藏得极深,位于风景极好的 乌镇 陈庄村里,历史上这个村庄也曾是盛极一时的竹编交易的集散地。竹芸工坊的创立者钱利淮的热爱也源自土生土长的这片土地。
竹编曾是家家户户的日用器物,但由于时代变迁,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这一行当逐渐隐没于小镇村落中。在钱利淮的手中慢慢发展出了艺术美,用新的思维将这项传统手艺科学系统化,设立体验课程、讲述竹编历史、首创竹编材料包、把竹编发展成艺术品,将这一技艺得以更宽广的传承和传播。
竹芸工坊的展厅里,藏着全国各地收藏而来的竹编艺术品以及自己的作品。当精美的竹篾品一下子充斥眼前时只剩下惊叹,竹编之美第一次震撼到。 这其中也有被马未都高价收藏走的钱利淮的毕设竹编,后来马未都也曾在节目中讲到:“我之所以花这个价格买一件竹编器物,是因为只有有人买,这个手艺才能干下去。”
▲马未都收藏的钱利淮作品 源自自然的竹子,花上时间和心力编织,在历代市井岁月中沉淀。这样独一无二的精美作品买到就赚了。 展厅墙上挂着全国各地的竹编大师们的介绍,钱利淮曾在开始竹编事业前拜访过全国优秀的老篾匠。他们大多数都上了年纪,居于山林、湖边或是海岸;他们会说着手艺后继无人的凄凉,又能在创造时显示出足够的专业和热爱。
手艺人也是守艺之人,只有守住了,才有进击的可能。这一点在竹芸工坊中得见。每一个使用者都能从作品中感受到竹芸手艺人最直白的诚挚。
常丰街一个美术馆 · 风神下凡 ·
在 乌镇 东栅景区外的常丰街上,有一家很容易被错过的原创店——一个美术馆。推开那扇小门,一个水彩小镇。店主是来自 陕西 的姑娘,名为风神。人如其名,像风,来就来走就走。这也是三年前她在此开下这家店的原因。
店里的小物品时不时的跳动着她的小心思。一排排老柜子是风神从 乌镇 南栅老街一个老木匠那淘来的,古旧的木纹肌理散发着小镇气味,也不喧宾夺主。配上满屋子的水彩 乌镇 良辰、水彩美食、还有手绘的漂亮小姐姐,温柔又灵动。
临街的玻璃窗被风神的小物件挡了一些,稀稀落落的可以看到些路过旅人的身影。也因此在店里待久了,很容易忘记外面的天气,忘记当下的时间。 与其他同类型的店不同的是,这一切都是通过她的观察和试验而来,里头有她的思想和诚意,所以看到的画是有感染力存在。就像是你会被悬挂在墙面的美食地图引起兴趣,一个是亲身尝试的美食,一个则是“一期一会”的创造。
“会有客人过段时间再来问我有没有新作品,让我觉得很神奇。” 似乎也是在鞭策自己,得勤于创作。 正是有这些人的期待,才让创作的动力更足一些。所以,不要吝啬你的支持,让这些有想法的年轻心拥有更广阔的天空。
东栅老皮影 · 人间市井的细密 ·
刚到东栅常丰街的应家桥皮影戏馆,正在上演着“孙悟空大战牛魔王”,孙悟空想尽办法骗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,白色幕布前,小男孩发出了铃铛般的笑声。而白色幕布后,全凭十指让这出戏得以栩栩如生。这就是来到东栅必看的皮影戏。
来自 海宁 的皮影戏团,带着老师傅们制作的皮影器具,每日在此演出,演的卖力常常把自己的表情和身体律动都不自觉投入进去。戏台侧面有一扇透明玻璃窗,可以观看到师傅们的操作。 皮影戏这项 中国 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至今依然有很强的现场感染力,就像结束这场演出时,两位小朋友扒着窗依依不舍,退场后的铁扇公主和牛魔王转战玻璃窗,老师傅一个“翻云覆手”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。
每个时代都有它盛行的艺术,而 乌镇 的皮影戏永远属于民间。演的是家喻户晓的故事,唱的也是这浓厚的市井气息。一幕戏布,借灯显影,唱念做打情节叙,喜怒哀乐人间还。这里有人间市井的细密。
西栅丝作街 · 来过却错过的风景·
在 乌镇 西栅景区内,有处地方鲜少有游客,这里有着绝妙的体验和容易被人错过的风景。这条街就是位于景区末端的西栅丝作街。 江南 水乡的丝织品一直以来饱受赞誉,到过此处你便可真正了解到背后之因。 丝作街09号为制作乌锦的锻造工坊。乌锦, 乌镇 传统丝织工艺品,织造工艺极为繁复,一天仅能织5—6厘米,因获称“寸锦寸金”。乌锦精选最优等天然蚕丝为原料织成,其织品质地坚实、雍容华贵。
乌锦锻造工坊里展示着乌锦的制造过程。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花楼机—— 中国 最古老的织布机器之一。花楼机分为两层,需要上下2人齐心配合,上层人负责花型图样排列为“提花”,下层人则负责织布为“织手”。 梭子在散发金光的细线间游转自如,娴熟的织手使图案跃然其上。而神奇之处在于乌锦织的是反面,成形在正面。
出了乌锦锻造工坊,引入眼帘的是一个老婆婆在丝绵工坊门口剥蚕茧。这是蚕蛹结茧后翻制丝绵的第一道工序。用手工的方式将蚕茧剥开,把蚕蛹取出,同时去掉杂质,机器都难以代替。
再往里头走走有一个缫丝厂——益大丝号。始创于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的织锦工坊,以精湛工艺和特选原料织造的乌锦闻名于世。 从缫丝到织锦,传统工艺叹为观止。这里保留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机器和工序。选茧机、筛茧机、剥茧机、煮茧机,立缫车前女工正专心致志的抽丝。煮好的茧子透过机器抽丝编织成雪白的丝线,脚踏丝车上25个茧子方能捻成一根线。
时至今日,益大丝号古老的机器依然发着运作的声响,像是一台时光机,一下子将人拉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生产洪流之中。 最后,返回至丝作街18号的展览馆,这项工艺的点点滴滴皆在此上演着,智慧、固执、赞叹。
西栅休闲攻略 · 卸下对景区的防备之心·
中午的大茶饭人满为患,热闹得像是 广州 的早茶时光。身穿白衣的服务生为我们端上佳肴,咬一口四季豆浮现夏日绿意葱葱;藏身笼屉的水晶虾饺皇;令人眩晕的蜜汁叉烧;喘一口气,嘬饮一碗陈皮绿豆沙消融掉 江南 酷暑。
想起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《中华小当家》,好的食物刚出锅时一定会发光。大茶饭里,连同品尝到这些食物的人也会发光,那一闪而过的细小而浓烈的古镇风情,令人短暂的忘记了景区二字所带来的防备之心,忍不住感叹“原来景区亦有自然的街坊气”。
秀水廊街边,间隔的坐着一些游客,这里曾是刘若英打卡过的河岸。 偶然闯入当年照相馆的旅人,兴许会想给自己写一张明信片,因为这里几乎能找到所有 乌镇 细微变化的主题,应时应景,能成为美好的回忆。当年用了心去感受,寄托进摄影中留住 乌镇 四季的角落,转而制作成明信片、镇纸、冰箱贴等。
货架最上面伫立着一排老式相机,让人联想起河中粼粼的桥洞倒影。二楼是一目了然的照相馆服饰间,楼梯上挂着客人照,大概没有比当年的摄影师更了解 乌镇 哪里更美。走累了,去旁边的步步莲花坐坐,不要只坐,得空可以观察下店内的物件,从头顶到脚下皆是惊喜。不讲明了,自己去感受吧。
这里还得推荐一家酸奶店——乌小优。你会爱上它的理由一定很粗暴:物美且价廉,这波不亏。位于茶市街,走到此处刚好歇歇脚,沿河的店门口还能望到白莲塔金黄的塔尖,不远处是如意桥码头。
对于景区的吃喝,旅客总是很戒备,以上这些大可放下这份戒备心。
七卷书屋 · 故事还有另一个答案 ·
七卷书屋是谭家栖巷最为安静的地方。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进了门,都会在嘴上安一个消音器。常看到有小朋友做出“嘘”声的动作提醒身旁的大人们。 不大的空间内摆放着两张长木桌,北边是下沉式的儿童区,南边的书架会折射出太阳漂亮的光,书籍由单向空间精心挑选过。
沿着南面的玻璃窗而坐,读书很好,也可听鸟语。不想打开电脑的日子里,可以窝在懒人沙发中发呆。时而会有些活动,关于童真、关于艺术、关于书籍......零零落落,有适逢其会的文艺感。 七卷书屋不是贩卖文艺情怀的商店,也并非曲高和寡的文学坐标或网红打卡处,它就像药店、像便利店漫不经心的开在你的旅途中,能对症下药,也能解决日常。关于书的空间,从来都讲不清楚。因为和书在一起的旅途,故事或许还会有另一个答案。 旅途再匆忙,也希望你不要停止阅读。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生活的底子总是一样的:它从不会辜负那些认真对待它的人们。 小巷小弄里有这座小镇的生活美学,从酷暑中解脱出来,抱着“一期一会”的真挚,看守住旅行途中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今天。 盼望你素履以往,更不要吝啬支持。 乌镇 谭家栖巷自然人文村落